微生物修復土壤重金屬污染研究
市場需求
重金屬在自然界和人類環境中以各種價態形式廣泛存在。工業化時代人為排放重金屬是導致土壤和地下水嚴重污染的主要原因。據環保部和國土資源部聯合發布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調查結果超標的土壤占 16.1%,受污染耕地約 2000 萬公頃。工業污染物排放問題嚴重,廢物、廢水、廢渣等物質是周邊土壤的主要污染源。據估算,全國每年因重金屬污染的糧食達 1200 萬噸,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 200 億元。我國土壤污染已經嚴重影響到糧食安全、居民日常生活,土壤修復迫在眉睫。中央和各地方政府也將加快土壤污染治理相關政策、法規的出臺,加強行業監管,釋放土壤修復需求。重金屬污染修復技術將成為市場需求主流。
技術原理
與有機污染物不同,重金屬元素無法進一步被降解;重金屬較易于有機物質結合,也可沉淀于土壤沉積物的表面,這個特性為微生物還原固定修復技術提供了理論基礎。所以一般重金屬的微生物修復策略是改變重金屬的價態從而改變其溶解度或與土壤的吸附狀態。比如六價鉻的微生物原位還原固定技術,就是利用土壤和沉積物中的微生物將可溶性的六價鉻還原成可溶性低的三價鉻,三價鉻沉淀于土壤顆粒表面,不隨水流遷徙,從而降低水體中的可溶性鉻的總量。傳統的理化處理重金屬的方法有沉淀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反向滲透法等。但是用于大規模處理則費用極高。微生物的原位還原沉淀修復則提供了低費用、大規模、大范圍修復的可能性。(MicroReme, 微生修復)就是利用自然環境中存在的好氧和厭氧微生物在不同的生理條件下將各種重金屬還原成不同的價態使之沉淀,起到凈化土壤和地下水的作用。我們應用獨特的微生物技術培養“難培養的-但對重金屬除污極其關鍵”的微生物菌群。這些有效微生物菌群專一性地針對特定污染區域,可高效修復重金屬污染的土壤。和傳統的物理化學方法相比,微生物修復的優勢在于費用低、對環境友好、避免二次污染、對原位土壤活性無破壞作用、修復后土壤即可用作農業種植。
菌種供應
根據不同的土壤和重金屬類型,為客戶定制式分離純化難培養的厭氧微生物菌種,在實驗室擴大培養后加入污染土壤中,加速生物修復的進程;也可根據不同的土壤和重金屬類型,科學性地定制土壤修復添加劑,加速生物修復的進程。這類服務針對大型的環保修復項目,也是以項目為單位結算。我們根據客戶需求提供微生物菌種菌劑產品和修復增速劑的開發和生產。
微生物類環境修復產品
本產品屬于能較長期上架保存的散裝微生物產品,比如用于小規模庭院花園土壤和小片農田修復和改良的微生物菌劑等。
下一篇: MBR膜生物反應器
發表評論